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>政府信息公开>法定主动公开内容>重点领域信息公开>疫情防控

新冠病毒感染防治知识宣传

访问量:

关联稿件:

目前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以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为主,当前,我国整体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,主要优势毒株为XBB系列毒株,是目前全球流行株,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均强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,但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。

新冠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
一、传染源
主要是新冠病毒感染者,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,发病后3天内传染性最强。
二、传播途径

1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。2、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。3、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。
三、易感人群
人群普遍易感,感染后或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。老年人及伴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感染后重症率、病死率高于一般人群,接种疫苗后可降低重症及死亡风险。
四、新冠病毒的临床表现

潜伏期多为2~4天,主要表现为咽干、咽痛、咳嗽、发热等发热多为中低热,部分病例亦可表现为高热,热程多不超过3天;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、嗅觉味觉减退或来失、鼻塞、流涕、腹泻、结膜炎等。
五、新冠病毒感染的预防
1接种新冠疫苗
1)坚持知情、同意、自愿原则,鼓励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。倡导公众特别是老年人积极主动全程接种疫苗和加强免疫接种。(2)对于符合条件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进行1剂次同源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,不可同时接受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。(3)对于感染高风险人群、60岁以上老年人群、具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,在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满6个月后,可进行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。(4)如果在此前疫情中未感染,但尚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,则需要继续完成后续剂次的疫苗接种。如果在此前疫情中已感染,但在感染前尚未完成基础免疫,则需要在感染3个月后再接种1剂次疫苗。
2一般预防措施

1.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,均衡营养、适量运动、充足休息,避免过度疲劳。
2.提高健康素养,养成勤洗手、戴口罩、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,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。
3.居住场所注意通风换气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4.做好个人防护。出行时在露天等场所可不必佩戴口罩;在乘坐飞机、火车、长途车、轮船、地铁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,进入超市、影剧院、客运场站等环境密闭、人员密集场所时,老年人、慢性基础疾病患者、孕妇等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,参加人员来源较广、流动性较强且没有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、健康监测等防控要求的大型会议或活动举办时建议佩戴口罩。
5.旅行归来,如出现发热、咳嗽等呼吸道症状,应减少与他人接触,佩戴好N95口罩及时就医,并告知自己的旅行史。
六、“五一”过后,感觉身边陆续有人“阳”了,或者“二阳”。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,应该如何应对?

从临床表现来看,无论是二次感染新冠病毒,还是新变异株导致的首次感染,目前看来都是类似的,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,以无症状或轻型病例为主,重症病例很少。提醒大家,一旦感染无需恐慌,注意对症处理、支持治疗,不要带病上学或工作。居家期间减少接触,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全程佩戴口罩(N95/KN95或以上级别的颗粒物防护口罩),避免或减少进一步传播的风险。
此外,我们要高度关注高龄老人,没有接种疫苗的、有基础病的人群,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。因为无论是首次感染变异株还是二次感染,都会让这些人群面临高风险,所以这些人群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,一旦感染要及时就诊,关口前移、早期干预。

附件: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返回顶部关闭本页